English

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1999-06-11 来源:光明日报 李立 李悦 郎立君 我有话说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知识经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当前知识经济显露端倪,诸如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工业园区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各发达国家广泛出现,传统产业中的高技术含量日益增加,无形资产已受到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等等。

实践反复证明:作为继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的知识经济,其主导产业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代,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又是整个竞争的焦点所在。今后衡量国家经济增长是否达到投入少、产出大、效益高,主要的是看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高低。因此,我国必须及时把握住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不断地提高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用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经济发展战略全局,占领新的世界经济制高点,增强综合国力。这对于未来的15年我国经济汇入世界经济洪流,参与全球竞争,努力实现人均的GNP由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性飞跃,都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我国工业化正处在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发展变化正处在“过基础关、补农业课”阶段。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对我国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少有的历史机遇。挑战在于,西方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可能更加提高,从而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它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对我国也是一种少有的历史机遇。我们有可能利用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中日益激烈的竞争,引进某些高科技成果,为我所用,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级化,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应该在主要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因为我国已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有较强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某些高科技项目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抓住历史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而不能犹豫等待。

当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不能搞“大跃进”,“遍地开花”,而是要在战略方针上积极进取,在实际步骤上扎实稳妥。我国各地条件差异很大,应首先在那些条件较好的地区,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列入其发展规划之中,并付诸于行动。

应当变革市场营销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市场行为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纷繁复杂的信息化市场机制将迫使企业变革营销理念,实施市场过程信息化和自动化策略。这对于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追求高附加值为动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将是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营销理念变革。世界上只有少数跨国公司对这一变革在企业文化、组织过程和信息系统方面有所准备;对于大多数企业,这将是漫长而痛苦的适应和抉择。在我国这种变革似乎相对遥远,但对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这种变革正在潜移默化地推进。用户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这种变革还有待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不管怎样,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营销理念变革毕竟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承,任何一者的滞后都将阻碍二者的协调发展。

要切实加快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步伐。判断这个转变过程的快慢和好坏,应主要看下列十个主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实现由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实现由以数量为中心的管理向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实现由以速度为中心的管理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实现由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再向资本运营型管理转变;实现由以战术为中心管理向以战略为中心管理转变;实现由以单一经营为限的管理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管理转变;实现单个企业经营管理向联合化、集团化经营管理转变;实现以本地区、本国度为限的封闭型管理向对国内外全方位开放型管理转变;实现由只有独资经营管理向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实现由只重视投入的管理向既讲投入,更讲产出,投入与产出统一的管理转变。以人为中心管理乃是管理科学化的首要内容,实现由以物为中心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管理的转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是现代管理的客观需求。

抓住机遇,为后工业化社会奠定基础。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又正是整个竞争的焦点所在。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稳步走向工业化社会的通道。时代所赋予我国的历史使命已经超出了工业化的范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成败与否,已经成为我国抓住机遇、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和为后工业化社会奠定基础的关键。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对我国而言,一方面肩负着工业化使命——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肩负着为后工业化准备的历史使命。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真正方向。我国应切实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选择重点领域,实施市场效益战略,本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方针,以市场机制为原则,以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为手段,不求高、不求快、但求稳,实事求是地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这不仅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发展模式,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出路所在,还是为步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准备所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